【原创】产业互联网系列专题①——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2C的模式在滴滴之后还没有出现过“现象级”的应用,当然现在的共享单车能否成为下一个滴滴还不好说,我个人认为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人为损坏和政策限制还是其次,重要的是“潮汐”现象导致的单车流向不均衡,而且完全没有通过用户数量增加而消减的可能,结果是恰恰相反。如果通过人为干预(二次搬运)来解决纯粹是画蛇添足,完全有悖于互联网“自运营、自生态、自调节”的原理,如论从人力成本和效率上来讲,都很难持续。


然而从2014年开始,2B的各种模式异军突起,一路攻城略地。根据亿欧智库的研究,B2B的投资从2014年开始爆发,年复合增长超过100%。


和B2B一样火热的就是“产业互联网”这个新词,但是产业互联网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根据百度百科定义,产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乐通资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有自己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的最终形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平台上没有绝对的竞争关系,只是分工不同,平台已经不再是任何产业链参与方的竞争对手(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自营会最终会完全倒向撮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链接所有产业链上的参与方,用技术来优化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给最终用户——人(我们认为所有的产品最终用户都是人)提供更加快速(Time)、低成本(Cost)、高品质(Quality)、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研究和定义的产业互联网理论,称之为TCQI理论,通过应用TCQI理论,我们能够为从传统产业到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转型提供有效的路径指导。

无论怎样定义,产业互联网的核心都涉及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这两个概念。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都是要求有严格顺序的,比如化学实验、中药的用药,顺序的不同,结果也不同,不讲顺序就是简单的混合。那么产业互联网,最终是“传统产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产业”?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先有了传统产业,向互联网延伸(互联网化),还是先有的互联网,再向线下的产业延伸。


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一个互联网的基本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被称为网络世界的三大定律。梅特卡夫定律是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其内容是: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基于此理论,乐通资本首创了梅特卡夫拐点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梅特卡夫的理论,从而更好的解释目前所有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条曲线,横坐标是用户数量(N),纵坐标是平台价值(V)。曲线的开始是平缓向上,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是所有指数曲线的特征。这个拐点,我们定义为梅特卡夫拐点,这个拐点是平台价值快速提升的分界线。这个理论对于所有的平台模式都适用,任何平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因此,用户数量才成为关键,因为只有足够量的用户,才有足够量的信息,才会有信息的匹配。


用滴滴模式很容易解释,当用户——乘客和出租司机没有达到一定数量时,乘客通过滴滴平台很难叫到车,而出租司机很难通过平台找到乘客,要么就是等候时间过长,消费体验差,因此,平台价值有限;而用户数量超过“梅特卡夫”拐点,需求的发出和响应都是即时的,消费体验迅速提升,平台价值迅速增长。因此,用户数——无论B2B还是B2C还是C2C,平台的两端(或多端)的参与者数量才是关键,正因为这样,用户数量成为衡量一个平台价值的关键指标。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快速积累用户数量呢?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来看,1994年基于WEB端的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出现,既有8848这样的互联网鼻祖,也有后来的新浪网易搜狐这样的门户,由于应用的缺乏以及用户爆发的增长,每一个应用的获客都是快速和近乎免费的。这一批基于WEB的应用塑造了包含阿里百度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平台型企业,他们通过海量的用户积累迅速提升了平台价值。


2012年开始爆发的移动互联网拉开了主要基于手机端应用的大幕,以APP的形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仍然是基于快速增长的用户,每一个所谓的“爆款”应用都能积累天量的用户,基于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在一天内拿下千万级用户的应用屡见不鲜。这时候的用户获取是低价甚至免费的,快速积累的客户塑造了微信这样的巨无霸,也成就了滴滴、微博、美图、美团、陌陌这样的成功者。


以上两种是互联网时代的WEB红利以及移动互联网红利,然而在WEB已经逐步退出互联网舞台,移动互联网已经达到顶峰的前提下,这样的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根据Gartner调查显示,截止2016年底,全球总计拥有21.55亿智能手机用户,而同年总计有3096亿次APP被下载,平均每部手机下载150次!移动端的竞争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曾经遇到一个项目,根据项目的客单价以及获客方式,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推算:


这个项目的年销售额目标是4000万,客单价是400元,那么意味着有10万消费的用户,这10万用户是来自100万的注册用户,转化率是10%,这100万用户又来自1000万的下载用户,同样转化率10%,按照每个客户的获客成本是30元来计算(其实北上广深已经高达70元/人),需要投入3亿人民币!而且,互联网的转化率通常为3%左右。不考虑消费用户的留存情况,3亿换取4000万收入!这是一个投资者越来越犹豫的选择。由于获客红利的消失,获客的成本成为阻碍用户初步增长的主要门槛。


而对于任何平台型互联网项目,“梅特卡夫拐点”之前的用户积累似乎是绕不过去的大山,在这个红利已经耗尽的互联网年代,仍然存在一些方法,这里我们总结了三种:


  • 低成本获取流量的能力。


我曾经遇到一个项目,是做互联网教育,主要的获客手段是移动端的应用,我开始很不看好,项目本身并没有太多差异化,但是真正差异化的是他们的推广手段,他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推广方式比如SEO、关联推荐,使得他们的获客成本只有0.1元/人——这是这个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我看来,绝大部分互联网教育的项目大同小异,即便是有差异化也没有太高的模仿壁垒,基于此,用户量是竞争的核心。因此这种低成本获客的能力是确保项目能够走到“梅特卡夫拐点”的保证。


新的技术、新的营销模式、新的推广渠道都能够建立低成本获客的能力。


  • 资本烧出流量


虽然每个用户的获取成本高达几十元,但是对于不差钱的资本来说,基本不是个问题,核心在于你怎样说服资本在巨大的资本投入下去,听见的不是溅起的水花声,而是一个独角兽的喘息声。资本所需要的理由就是两个:1、这是不是一个拥有巨大空间的未来;2、通过烧钱是否可以烧出垄断性;


滴滴通过数十亿的烧钱,烧出了338亿美元的市值。2016年滴滴平台每天直接为207.2万司机提供人均超过160元的收入,总计3亿多元人民币,全年滴滴出行平台为全社会创造了1750.9万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


在并购了快的和Uber之后,滴滴已经形成了垄断——而这种垄断完全是由资本推动形成。


  • 自带流量(流量红利)


基于WEB和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要么已经用尽要么正在枯竭,而当我们放眼传统产业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风才刚刚开始。


传统产业链条上,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交易历史,从原材料到制造加工到多级销售,最终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物流其中核心的元素,信息以及其原始的方式保存和传递,即便是某些企业拥有了IT能力,但是往往也局限于企业内部,很难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打通。更不要提将数据应用到产业链效率提升上了。这时候,这些数据是冗余的、低效的。然而,这些数据才是真正的金矿


当意识到这一隐藏财富的企业开始整合产业链条的时候,

1、会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从原料到客户的闭环;

2、将所有的业务分为标准化以及非标准化的两部分,将标准化的部分上线,通过互联网来传递,用大数据技术来处理;

3、对大数据的变现,通常供应链金融是最容易切入的应用;


上面提到的第二条,当一家传统产业将标准化的流程数据化上线的时候,这部分是原来“冗余”的数据,是传统产业由传统经营而派生的,也可以说是近乎零成本的,而这部分流量就是来自传统产业的“红利”。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家意识到这一点,也正在开始逐步转型。


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这样的产业互联网,更可能是来自传统产业具有了互联网思维——传统产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思维走向了线下——互联网+传统产业。我认为更有可能是前者,原因之一是前者将传统产业“冗余”的数据加以利用,几乎是免费的;而一家互联网企业想要建立传统的产业链条,需要迈过构建成本、行业经验、人才储备等诸多门槛,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达。


因此产业互联网的明天,更多的是由“觉醒”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家来发动的,乐通资本也致力于中国产业互联网的研究与投资,助力这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构建垂直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 B P 投递:BP@letoncapital.com
  • 商务合作:Biz@letoncapital.com
  • 加入我们:HR@letoncapital.com
  • 香港:荃湾海盛路9号有线电视大厦38楼12室
  • 青岛: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15号GVCC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8层
  • 鲁ICP备16015467号-1

微信公众号:letoncapital